2012/1/17 12:08:00 浏览:693 来源:苏州家教网
童道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著名俄罗斯文学专家。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了书写《资本论》,让天下的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只有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的。
第二境界是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生动的例子是曹禺1930年进入清华大学后利用三年的时间读遍了清华园图书馆中从古希腊悲剧到奥尼尔的所有世界戏剧的经典名著,之后,也是在清华园图书馆内于19344年写成了《雷雨》。这种天才式的读书境界,一般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第三境界就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说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个境界,我们自觉努力之后是可能达到的。重要的是,要“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理解为不要“死读书”,这样就能“会意”。读书务求“会意”,清代有位诗人就说过,“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知味”与“会意”是一个意思。
“会意”可以有大小之别,概括言之就是能诱发恻隐之心等美好情愫产生的联想。我在1996年出版的《惜别樱桃园》“作者的话”中写的就是“喜欢联想与善良”,意思大致也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