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苏州

教育需遵循孩子大脑活动规律

2011/6/7 9:51:00 浏览:728 来源:苏州家教网

  很多人都有养花草的经验,除了一些生命力特别强的花草外,一般的花草都需要遵循它的生长规律精心呵护,细心培植料理才能保证它的健康成长。育人如同育花,需要遵循学习成长的基本规律。我们今天所讲的规律之一就是如何让教育活动符合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我们知道,无论是从事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还是进行体育文娱科技活动,教育活动都是在学生大脑皮层主导作用下实现的。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脑力劳动,其进行必须符合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这是基本的常识,但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家长或老师由于“望子成龙”心切,常常忽视大脑活动的规律。学习上不断给孩子加压,让他们不断挑战高难度,高强度,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结果却是越刺激越疲软;有的家长或老师也注意到高难度高强度对孩子神经的影响,却又滑向了另一极端,让孩子在没有任何任务难度和条件刺激的情况下自由学习,这种貌似民主的教育方式有时却也适得其反,与初衷相去甚远。这两种状态都是不了解大脑活动规律的表现,都不能让孩子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大脑活动的规律到底是怎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该怎样遵循大脑活动规律才算合理而科学呢?怎样将科学休息与高效学习联系起来呢?


  首先,我们需要对大脑活动规律有一个大致了解。


  兴奋和抑制是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任何神经活动都是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兴奋过程表现为使神经所支配的器官从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使原有活动状态增强;抑制过程则表现为该神经所支配的器官活动状态的减弱或终止。在一定范围内,条件刺激越强,它所引起的条件反射量越大;但是,当刺激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反应量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就是说超过一定限度的刺激不再引起皮质的兴奋,反而会引起抑制,这就是超限抑制。超限抑制具有生物学保护意义,因为兴奋过程超过一定限度如果不能转化为抑制,就会导致神经组织的损毁。可见,抑制并不是不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其特殊性表现在它能调节兴奋过程,减弱或压抑兴奋过程,使兴奋过程按照正常轨道运动。它是兴奋过程的调节者,与兴奋过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两种神经过程的对立统一,是大脑皮层正常活动的基础;两者失去平衡,人就会出现病理现象。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材料难度过大、分量过重、时间过长,都会使大脑皮层从兴奋转入抑制状态,使学生产生疲劳或疲劳感。教育活动既包括身体的活动,也包括精神的活动,因此,过量的教育活动既能引起生理的疲劳,又能引起心理的疲劳。生理的疲劳表现为肌肉失调、姿态不正、痉挛、无感觉、无能力等,极度的生理疲劳可使脑部受损、神经崩溃、心理活动遭受破坏或停止。心理的疲劳表现为怠倦、精神涣散、厌恶、反应迟钝、情绪不安、效率下降等。严重的也可能使工作完全不能进行。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7岁的小学生在45分钟课的末尾10分钟已有明显的疲劳征象:选配字母组成单词和解答算题的速度比上课初期慢一倍半,而发生错误的则比上课初期多数倍。大多数学生(平均58%)不但自己不能注意听课,而且常常妨碍别人。研究还表明,即使教师在上课期内改换课题,但仍不能解决学生在45分钟的课内所产生的疲劳问题。在一周之内,学生到了周末也会出现类似的疲劳现象。当研究者把每节课减少到35分钟并适当延长休息时间时,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能力无论在课上还是一周内所有的学习日中,就都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调查者认为,压缩上课时间和延长休息时间有助于学生在整个课内、整个学习日和整个学习周里保持比较高的工作能力。


  这个调查分析结果首先让我们有充分理由否定一些家长让儿童食用脑复康药物的方案,因为儿童的学习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极少会是由于大脑缺少某种物质而导致反应迟钝;其次也否定了每天放学把这些学生留校多练习半小时的补救教育方案,因为这样做会增加儿童作业练习负担,这将导致大脑疲劳,甚至导致一些学习成绩较好儿童的厌学反应。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办才能更好一些呢?


  我们提出了一个受孩子们欢迎的补课办法??当孩子出现学习疲劳或相关的厌学情绪时,尽量让孩子从枯燥的教学程式中摆脱出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呈现知识内容,情境学习,趣味学习是有效的方式,让孩子在一种近乎游戏的心态中接受知识,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比如,在教孩子货币知识时,我们完全可以丢开作业本,让枯燥的计算活动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买卖”游戏。让儿童每天晚饭后和家长做二十分钟的“买卖”活动游戏:先备好零钱;把学生本人的玩具、文具和父母的小件用品等拿出来,由家长和儿童一同审定各“商品”的价格;再写上价格标签:几元、几角、几分;再相互购买和出售。在买卖过程中不时地互相出些“脑筋急转弯”问题,比如1元3角是多少角;3角5分是多少分等,答对了的,由出题人发给“奖金”,答错了的,就由答题人付给出题人“出题费”……。对此项游戏孩子们的兴趣一般都能保持较长时间。特别是当儿童得知这种游戏是用来代替做数学作业时,都十分满意这样的作业。少者只用两、三次,多者也不过四、五次练习,这些儿童对元、角、分计算便完全通晓和灵活运用了。这是将情境和趣味结合得很好的例子,不但有利于缓解孩子的学习疲劳,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孩子迅速对全部条件进行整体表征而产生顿悟,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知识表征能力。


  由此可见,遵循大脑规律,给孩子更多的休息时间以提高效率,这里的“时间”不只是一个长度概念,也有效率内涵。休息,也不只是留给孩子一段时间空白。很多的家长理解孩子在长时间学习后的疲劳感,他们懂得留有一定长度的时间休息,但并不关心孩子在此时间段中是否有效的放松和休息了。很多时候,孩子并没有从这种学习的疲劳感中解脱出来,换而言之,他们的疲劳不只是劳动强度带来的疲劳,还有固定的教学程式和僵化的规则所带来的趣味疲劳和审美疲劳,这时转换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形式,通过趣味化情境化等教学方式可以让孩子有效休息,更好学习。其实,关于如何休息,怎样才能让大脑高效休息,是大有科学的。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心态。每一位家长应该努力探求适合自己孩子的高效的休息方式,除了“课间十分钟”,我们一定还有很多更好的方式让孩子科学休息,更好学习。

关于我们 | 汇款账号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苏州家教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753号-16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