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 12:44:00 浏览:1537 来源:苏州家教网
称职的父母并不是天生的,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父母要处处做个有心人。
1、你是孩子的“克隆”对象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
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对于0?3岁
的婴幼儿而言,这种影M向尤为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和主要优缺点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奠定基
础的。这一时期的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
话的语调、动作、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所以有人说,孩于是父
母的镜子。如果父母下班回家后只顾吃喝玩乐‘生活自由散浸,甚至行为不轨,无疑会给
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别老是“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
父母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一定年
龄阶段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及特点。如孩子在幼儿期特别喜爱游戏和故事,父母采用做
游戏和讲故事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倘若一个劲地讲大道理,效
果肯定不好。个性特征是指每个孩子各自具有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活泼好
动;有的则性格内向,偏于肠腆、安静。因此,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父母学一
点儿童心理学知识非常重要,应该经常注意观察和研究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并站在孩子
的角度去观察其所思、所为及其心理需要。在家教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用”人家孩子怎
么的“来衡量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3、孩子一样有自尊心
有些父母从未意识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一味求全责备或轻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在
不经意中就伤害了孩子。自尊心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尊重孩子不仅能促
进其自信心、自尊心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其创新精神与自我行为控制。自尊心受到损害的
孩子,在发展中必然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和对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须时刻注意
尊重孩子,保护并培养其自萄心。在生活、中,注重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
对于孩子不及他人之处,不责备,不讽刺,可用其他长处来激励孩子
4、从小教起,从小改了
0?3岁是孩子身心发展最迅速和最基础的时期,此时可塑性大,培养良好的品德及性
格最易取得成效。同样,若是在婴幼儿时期形成了某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也最容易。但
是,如果错过了幼年时期再进行教育,难度就大得多[当前,有些中小学生行为品德上出现
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幼儿期缺乏良好教育或教育不当所致。
5、别总盯着孩子的缺点
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对于其表现出的良好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会使孩子感到高
兴,以后自然愿意再重复这种良好行为,这种做法称之为正强化。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
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就称之为负强化。负强化不仅改变不了孩子
的不良行为习惯,反而易于强化这种习惯。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
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
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孩子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往往是父母
惯用负强化所致。
6、决不为孩子护短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但有不少父母只爱听表扬和赞颂之辞。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孩
子,往往很不高兴。当自己发现了孩子的缺点,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孩子隐瞒。
有的父母还想方设法为孩子开脱、辩解,甚至指责别人。其实,这不是爱护孩子的正确做
法。一则由于父母护短,孩子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二则别人不再反映情况,不利于父
母全面了解孩子。但是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总会表现出来。孩子的短处往往是越护
越短,将来铸成大错,父母会悔之莫及。
7、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不打不成才“’常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带来许多不良后果。
一则孩子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会使其精神紧张,有损其身心健康,并可造成
两代人的感情隔阂。二则孩子因为慑于暴力,往往不敢向父母讲实话,久而久之,容易养
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三则孩子的模仿力强,以后也会成为粗暴纳人。所以,父母采
用高压手段来“征服“孩子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8、不把电视当成“保姆”
现在,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为图省事,把电视当成孩子的全日制“保姆”,这对孩子的
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一则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直接妨碍亲子间的语言和感情交流,也
不利于孩子口头表